回到主页

2011-2019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发展与现状成果数据统计

· 中欧班列,铁路

中欧班列(英文名称 CHINA RAILWAY Express,缩写 CR express)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是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

从渝新欧2011年3月19日首发至2019年12月31日,经过近九年的发展,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20225列,国内开行60多个城市,通达欧洲15个国家50多个城市。

broken image

横跨欧亚大陆桥的中欧班列被视为“一带一路”发展的“晴雨表”,受到多方关注和支持,开行线路和数量猛增。2019年,中欧班列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开行班列总量的增长,主要源于开行频次的提高、班列平台公司开行计划的超额完成、开行线路及开行城市的增加等。

  一、中欧班列整体数据 

2019年中欧班列开行8225列,同比增长29%,发运72.5万标箱、同比增长34%,综合重箱率达到94%。

  2018年中欧班列全国共开行6300列,同比增长72%,其中返程班列2690列、同比增长111%。

  2017年开行3673列,同比增长116%,超过过去6年的总和。

  2011-2016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分别为17列、42列、80列、308列、815列、2191列,6年合计开行班列数量为3453列。2016年中欧班列开行1702列,而2017年开行数量已突破3000列,超过2011-2016年六年开行数量的总和。

 二、中欧班列重要出入境口岸数据

1、阿拉山口口岸:

2019年阿拉山口铁路口岸过货运量完成1334.7万吨,其中进口完成1015.8万吨、出口完成318.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8.4%;中欧、中亚班列进出境3564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9.5%

2019年由于往来于阿拉山口口岸的中欧班列数量明显增加,2019年经阿拉山口口岸开行的中欧班列运行线由去年的10条增加到了14条,开行频次也从日均6列增加到现在的日均9列。同时货物品类拓展至200多个,运输附加值明显增加。2020年,阿拉山口站将继续优化中欧、中亚班列的口岸交接,组织畅通口岸运输,增加口岸运量,推动口岸版无纸化通关系统,加强铁路和海关的数据交换,提高通关效率,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为发挥“一带一路”经济带枢纽和口岸优势,阿拉山口站优化运输生产组织方式,成立调度生产指挥中心,将接发车、装卸车任务分解至各作业时段和班次,根据日班计划,合理安排列车解编、车辆取送、货物装卸作业,提升了宽轨场接发效率,保证了中哈每日双方铁路交接车数量,减少了其他方向向阿拉山口排空压力,在节约运输成本的同时,压缩了车站现在车数量,提升了运输组织效率。

2018年,途径阿拉山口口岸出境中欧、中亚班列1903列。

broken image

2、霍尔果斯口岸:

今年前11个月,霍尔果斯海关共计监管中欧班列3044列,同比增长83%,货运量达277.7万吨。

统计显示,经霍尔果斯口岸进出的国内中欧班列包含“渝新欧”、“郑新欧”、“蓉新欧”、“义新欧”、“长安号”等16条线路。其中,出口班列2655列,主要来自连云港、郑州、成都、重庆等城市;返程班列389列,主要来自德国、波兰、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出口货物由原来的机电类产品扩展至服装、百货、电子产品、化工品等,返程班列主要以棉纱、建材、汽车配件为主。

  现在口岸平均每天验放10到12列中欧班列,海关坚持7天24小时通关作业,确保班列当天到达口岸,当天即可完成验放工作。目前,中欧班列平均通关时间控制在21个小时内,整列换装时间已由2017年的平均6小时缩减至约3.5小时。

2018年出入境列车达到6100余列次,综合运量达到300多万吨,其中中欧班列312列。

3、二连浩特口岸: 

2019年,经二连铁路口岸的出入境中欧班列突破1500列,创历史最好成绩。二连浩特口岸是中欧班列中路通道的出境节点,今年以来途经二连浩特口岸的中欧班列数量持续增长。

  二连站充分发挥二连口岸欧亚大陆桥“桥头堡”作用,积极采取优先组织放票、优先组织出交,优先组织换装、优先组织开车的“四优先”,不断提升二连口岸中欧班列运输组织水平。为确保中欧班列运输安全、快捷、顺利地通关开出,该站建立站区“早交班、晚对话”和站区作业全过程写实分析制度,通过分析影响安全生产及运输效率的重点问题,优化作业组织,对影响运输效率的问题纳入站区考核,督促落实整改,确保接发、取送、装卸、制票、交接、技检、列车运行等重点环节运输组织高效运转。组织研发“二连站联运票据管理系统”,将货运交接所联运票据的扣票、放票、落地等环节的纸质簿册抄记作业,全部转为电子化操作,实现电子数据推送,有效压缩联运票据管理作业时间60%以上。出台中欧班列运输组织办法,在日班计划重点掌握,根据需要提前集结入境班列所需换装车辆,建立货代公司信息库,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使用卸后敞车、普通平车积极组织开行临时中欧班列,有效缓解选配车压力。积极联系海关等联检联运单位共同建立口岸中欧班列由24小时预约机制改为24小时通关制,货运交接所人员及时将中欧班列到达时间、数量、品名预报通告海关、蒙铁等有关部门,加快中欧班列到达后办理出境的各种手续,提高联运货物通关效率。

  二连口岸是中欧班列中通道进出境唯一口岸,也是中欧班列运输走廊的重要节点口岸。二连口岸中欧班列的开行,对吸引承接内地产业转移,发展口岸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交通运输平台。目前,经二连铁路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线路共33条,涉及23个省(市),中欧班列中通道线路国内始发地包括郑州、长沙、重庆、西安、厦门、成都、苏州等国内城市,国外发送地覆盖德国、俄罗斯、白俄罗斯、荷兰等欧洲国家。

2018年,运行中欧班列1052列,同比增80%

broken image

4、满洲里口岸:

  截止到2019年12月下旬,出入境货运列车11679列次,中欧班列2582列,同比增长24.6%。

  目前,经满洲里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路线共50余条,中国国内主要集货地包括苏州、天津、武汉、郑州、义乌等60多个城市,涵盖西南、华南、华东、东北等多个地区,出境班列到达欧洲12个国家的多座城市,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畅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8年,经满洲里铁路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达到1801列,同比增长38.2%,搭载14.78万个标准集装箱,同比增长33.4%,货值87.28亿美元,同比增长15.63%。出境班列累计985列,同比增长10.5%,搭载8.28万个标箱,同比增长8.9%,货值62.74亿美元,同比增长7.56%;进境816列,同比增长56.8%,搭载6.5万个标箱,同比增长52.4%,货值24.54亿美元,同比增长43.02%。 

broken image

三、主要城市中欧班列平台数据

broken image

西安:

2019年,长安号得目标是1400列。中欧班列长安号实际开行2133列,运送货物总重达180.2万吨,分别是上年的1.7倍和1.5倍,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蝉联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全国第一。

2018年,开行1235列,是2017年全年的6.37倍,其中中亚方向去程开行518列、回程开行77列,中欧方向去程开行227列、回程开行413列。

2017年,全年开行194列。

11月1日16时,西安至德国曼海姆中欧班列从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新筑车站开出。这是陕西首次采用“铁—海—铁”多式联运方式开行中欧班列并使用统一运单,实现了跨境多式联运“一单到底”。

本趟中欧班列从西安出发向西经新疆霍尔果斯出境后,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到达加里宁格勒,换乘轮渡抵达德国穆克兰港后进行整列换装,最终驶向德国曼海姆。本趟中欧班列共装载42车集装箱,主要货物为汽车配件、日用百货等,全程运行时间大约14天。

目前,亚欧大陆主要有两个政府铁路合作组织,分别使用两种不同的国际铁路联运运单,开展跨境多式联运时,必须在相关边境站重新办理发运并制作新的运输单据。在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国际港务区、中铁集装箱公司、中铁联集西安中心站及沿线国家铁路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本趟中欧班列首次使用统一运单,解决了更换运单的繁琐操作问题,减少了作业时间,降低了资金成本。

截至目前,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已开通西安至中亚、中东及欧洲等主要货源地的12条国际班列线路,构建起陕西连接中亚、辐射欧洲腹地的安全、高效、便捷国际进出口贸易大通道。

broken image

义乌:

2019年,义乌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达到500列,年发送超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3.2%。

2018年,“义新欧”中欧班列共开行320列,共发运25060个标箱。

  从2014年开行1列,2016年开行100列,到2019年已开行500列,累计开行已达1124列。

broken image

齐鲁号:

“齐鲁号”欧亚班列2019年开行数量达1000列,年开行量跻身全国前四。

  其中由青岛开行的346列过境货,占比三成多;由潍坊青州开行的213列出口货,占比两成多。

“齐鲁号”欧亚班列自2018年10月31日在济南、青岛、潍坊、淄博、临沂五地同步首开。运行一年多,“齐鲁号”交出了靓丽的成绩单。

broken image

重庆: 

2019年,中欧班列(重庆)重箱折列超1500列,位居全国第一,运输货值也位居全国第一,成为重庆乃至中国连接欧洲的重要贸易桥梁。截至目前,中欧班列(重庆)累计开行超4500列。内陆开放也让我们抓住了向南发展的机遇,包括再有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加持,进一步为中欧班列(重庆)发展注入新动能。越南班列开行稳定,已逐渐成为东南亚产品进入欧洲的重要载体,是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有力抓手。随着国务院近期正式批复重庆果园港口岸开放,为中欧班列(重庆)开展铁水等多式联运提供了有利条件。

2018年,中欧(重庆)班列开行1442班,其中去程714班,回程728班。

2017年,中欧班列(重庆)开行量达到663班,其中去程开行406班、回程257班。

broken image

苏州:

2019年1-10月份,苏州中欧班列共开行233列,同比增长152%,同时也是全国中欧班列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班列开行城市。

2018年,苏州中欧班列开行班列201列、装载40英尺集装箱8396个、货值超12.6亿美元。

2017年,“苏满欧”开行出口班列116列,发运10588标箱,货运量6.36万吨,出口主要商品为电子产品、服装鞋帽、生活用品等。

broken image

成都:

数据显示,经过六年多运营,中欧班列(成都)累计开行超过4600列、年复合增长率达120%,约占全国开行总量1/4,成为全国运行最稳定、运行时间最短、发班频率最高的中欧班列,累计带动217亿美元进出口贸易。就全国情况而言,尽管目前国内有30座以上的城市开行中欧班列,但无论是从过去数年的累计开行数量或开行质量来看,成都依然“跑在前面”,其突出表现在运营时效、成本优化方面。同时随着其影响力与覆盖广度的提升,过去的“蓉欧快铁”,正逐渐由点到线,由线织网,从单一的铁路线向综合性的“蓉欧枢纽”迈进。

2019年,由成都开出的南向班列呈现出的爆发式增长,表明了成都国际铁路港在该通道建设中所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一是班列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成都南向班列的国外端以越南、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为主要目的地,辐射中南亚、中东及非洲51个国家、92个港口,年开行量增长了2.4倍,且综合重载率均在97%以上。成都至钦州港海铁联运通道已实现双向“天天班”均衡运行。成都经凭祥的跨洲际国际铁路联运已累计开行30列。

出境口岸数量增加。2017年、2018年,成都的南向班列主要以广西钦州港为主,2019年成都国际铁路港以市场为导向,增加了广州黄埔、深圳盐田、广西凭祥、云南昆明及周边出境口岸,同时正研究增加广东湛江、云南磨憨等口岸。

上述人士称,对云南磨憨口岸进行研究,体现了成都国际铁路港的超前布局意识。“尽管磨憨口岸目前的关区环境还无法和其他地区比拟,但2021年中挝铁路通车后,磨憨口岸有望成为对接老挝、联通泰国、新加坡等地的新通道,我们提前进行研究,也是为了能够在未来有能力将成都的南向班列运行线路延伸过去”。

2018年全年1587列。

2017年开行1020列。

2016年开行460列。

broken image

郑州:

郑欧班列2019年全年开行1000班,同比增长33%,其中,638班去程、362班回程。全年累计货值33.54亿美元,货重:54.14万吨。总累计开行2760班(1645班去程,1115班回程),运输货物重量总累计达138.49万吨,货值117.79亿美元。2019年,是中欧班列(郑州)扩量提质的一年,也是河南开放“朋友圈”不断扩容的一年。这一年,中欧班列(郑州)构筑起了多线路、多口岸国际物流大通道,形成了7个目的站点(汉堡、慕尼黑、列日、莫斯科、阿拉木图、塔什干、河内)及6个出入境口岸(阿拉山口、二连浩特、霍尔果斯、凭祥、绥芬河、满洲里),网络遍布欧洲、中亚、东盟和亚太地区30多个国家130个城市,境内外合作伙伴达5000家。

多式联运、一单到底。郑欧国际货运班列“一干三支”铁海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去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命名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该项目实现了欧洲与亚洲的铁公海多式联运,建立“一单制”服务模式,打造联运服务品牌。此外,推动“四条丝路”协同发展,“陆上丝路”和“网上丝路”有效对接,开行了跨境电商专线,升级班列运贸一体发展,全年处理包裹1187万单,货值9410.74万元,“班列+跨境电商”激发国际物流潜能,提供了更丰富的货源保障。

国家相关部委将中欧班列(郑州)的“运贸一体化”发展经验和运营模式作为典型,在全国中欧班列中进行推广。

broken image

  长沙: 

2019年1-11月,中欧班列(长沙)运输集装箱3.5万标箱,同比增长189.3%,2019年中欧班列(长沙)有些忙,一周7至8列,多的时候达到20列,往返满载率100%。今年中欧班列(长沙)开行数量呈爆发式增长,预计全年发运411列,比上年增加189%,发运量在全国排名第5,跻身中欧班列“第一方阵”。

目前,中欧班列(长沙)先后开通了长沙至汉堡、布达佩斯、明斯克等10条线路,途经15个国家,物流服务覆盖30个国家,形成了东中西3条通道齐发,连接欧洲、中亚、中东,辐射我国中、东、南部地区的新格局。

今年前11个月,中欧班列(长沙)运输本省货物货值22.76亿元,占全部货物的37.8%,帮助长沙企业产品远销欧洲、中东等地,同时满足了长沙对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奶粉等商品的进口需求。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中国对外投资最大的工业园——中白工业园中,活跃着不少湘企。今年9月,长沙入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另一边,中国招商局在明斯克成立欧亚丝路区域总部。

通过班列将两个枢纽联结起来,发挥更大的货物集散作用。湖南中南国际陆港围绕招商局外运海外资源,打造明斯克明星班列,将越来越多的湘品带到明斯克,并通过明斯克辐射至更多的国家与地区。目前,长沙明斯克班列发运量占据全国总量20%,成为全国明斯克班列发运量第一城市。

2018年发运163列。

broken image

武汉:

截至11月底,中欧(武汉)班列自发运以来,总共发运322列,28000标箱,进出口货值87.8亿元人民币,其中,去程154列,计14488标箱;回程168列,计13512标箱。

吴家山今年开出164列中欧班列,也是2012年10月24日中欧班列(武汉)首开以来,车站开出的第734列中欧班列。

  中欧(武汉)班列实载率超95%,中欧(武汉)班列自2014年常态化运营以来,2014年—2018年分别发运42列、164列、234列、377列、423列;截止到2019年11月底,中欧(武汉)班列自发运以来,总共发运1562列,138686标箱。2019年相继开通比利时安特卫普、西班牙马德里、匈牙利布达佩斯公共班列,线路辐射中东欧国家奥地利维也纳、捷克布拉格、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等。汉欧班列发展质量并举,重在求质,实载率逐步达95%以上,居全国前列。

2018年,中欧(武汉)班列开行423列。据统计,2018年中欧(武汉)班列合计发运423列,计37474标箱。

2017年,全年开行377列。

broken image

哈尔滨:

  哈欧班列2019年开行157列,哈欧班列2015年6月13日首班发运,截至2019年12月累计开行957列。

  哈欧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由北京长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铁路局、中国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哈欧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运营跨欧亚的国际货运班列,致力于构建链接东北亚和欧洲两大区域产业集群的国际铁路运输通道,成为跨欧亚国际货物运输的“高速路”。哈欧国际物流以建设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平台的综合物流枢纽和带动中欧产业互动为愿景。哈欧班列实现双向开通,标志着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实现突破,将真正成为欧亚经贸合作的金桥。

合肥:

2019年,安徽省中欧班列共开行368列,超过自2014年至2018年发运5年来的列数总和,同比发运列数增长102.2%,同比箱量增长102.64%,实现贸易额115.92亿美元(其中铁海联运实现贸易额16.32亿美元,安徽货物贸易额占铁海联运的95%),共开行17条线路,直达欧亚7个国家、20个节点城市。

2018年,安徽省中欧班列累计发送141列13402个标准箱,比上一年同期增加117%;回程班列累计35列3022个标准箱,比上一年同期增加775%

broken image

广东石龙

2019年1-12月石龙中欧/中亚班列开行210列,发运1.85万标箱,同比增长61%,总货值约81100万美元。石龙中欧班列的运营目前中亚一周四到五列,中欧二到三列。 

徐州:

2019年,徐州中欧班列开行200列,累计开行达300列。从今年起,徐州中欧班列统一命名为“徐州号”,确定了今年力争累计开行“徐州号”中欧班列300列,明年累计开行500列目标。自2015年开行至今,徐州全市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109列。据了解,中欧班列(徐州号)具有五大优势:一是运输时间短,15天徐州铜山站到塔什干、17天到莫斯科,相比海运,时间缩短一大半;二是运输成本低,相较于空运,运费只有空运的1/5;三是资金周转快,缩短货物在途时间,减少资金占用时间,提高资金周转率;四是常态化班列,按发布的班期表准时发车;五是可定制化产品专列,可以根据企业自身进出口产品属地和发运时效情况,实现企业定制化专列开行。

山西:

2019年,全年开行超100列。由山西中鼎物流园发车,经阿拉山口后到达哈萨克斯坦境内,全程4723公里,预计运行10天,比零散运输节省10天至15天时间。

  自2017年开行以来,共计开行中欧班列160列,开行了8条常态化线路,途径9个国家22个城市,8639标箱,16.89万吨,进出口货值21.2亿元,助力山西品牌丝路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内蒙古乌兰察布:

2019年乌兰察布市中欧班列枢纽物流基地七苏木站中欧班列共计开行112列,其中出口班列90列,回程班列22列,其中包括回程木材19列、铬矿2列、粮食1列;总货值约1.9亿美元,总货重约为5.1万吨。

厦门:

  截至2019年11月底,中欧(厦门)班列已累计发运588列4.35万标箱,货值112.8亿元人民币。

厦门中欧班列

2018年发运175列、7318尺大柜。

南昌:

2019年1-11月开行中欧班列118列。南昌(向塘)中欧班列开行速度不断提升,辐射范围双向扩大,货源品类不断丰富。南昌(向塘)中欧班列开行频率从最初开行时一至两周1列至今年每周固定发送3列,开行线路在最初的南昌至荷兰鹿特丹基础上,先后又开行南昌至越南河内、俄罗斯莫斯科、白俄罗斯明斯克、白俄罗斯奥尔沙等5条国际直达班列。

broken image

赣州: 

  数据截止到2019年11月12日,2019年赣州中欧班列开行351列。

2018年共开行赣欧班列202列;其中出境班列164列,进境班列38列。

  赣欧班列自2015年开行以来,发展迅速,已实现双向对开、常态化运行。2018年全省共开行赣欧班列是2017年开行总量(26列)的7.7倍。

broken image

乌鲁木齐:

2019年,国家发改委将乌鲁木齐列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作为“头号工程”之一。2019年,共发行中欧班列1100列。

2019年12月25日,首列核桃专列的开行为南疆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开辟了一条快捷通道,成为陆港区服务南疆脱贫攻坚的一大亮点,也为陆港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2019年班列发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9年,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新线频增,“朋友圈”不断扩大,模式不断创新。天津港海铁联运示范班列、“重庆—乌鲁木齐—杜伊斯堡”集拼集运中欧班列暨“乌鲁木齐—鹿特丹”安智贸测试班列、“和田—喀什—乌鲁木齐”集拼集运货运班列相继从集结中心驶出。

  随着乌鲁木齐集结中心二期改扩建工程的投入使用,5条铁路专用线(4条集装箱作业线、1条整车作业线)、10条集结编组线,宽敞的集装箱货场实现了海关监管、铁路装卸、车辆编组的高度统一,场站作业时间由之前的24小时压缩到6小时,运力成倍增长。

  以中欧班列为媒,新疆开放合作的圈子越来越大。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开行班列线路已达到20条,通达亚欧23个国家和地区的26座城市。

2018年,全年累计开行中欧班列1002列。2018年开行的中欧班列超过了2016、2017年的总和。  

据乌鲁木齐海关统计,今年前十月,途经新疆的中欧班列快速增长,达到5743列,较去年同比增长53.68%,数量已超2018年总和。

  目前,途经新疆的中欧班列有“渝新欧”“郑新欧”等16条线路,其中出境班列主要来自连云港、郑州、成都、重庆等城市,入境班列主要来自德国、波兰、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经阿拉山口口岸开行的中欧班列已由去年10条增加至14条,开行频次也从日均6至7列增至日均9列。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通过中欧班列出入境的货物种类不断增多,从最初的电子产品、日用百货等扩展至机械制品、化工产品、食品等200多个品类,产自中国新疆的番茄酱也搭乘中欧班列远赴意大利。此外,中欧班列回程货物满载率也稳步上升,达到73%。

  乌鲁木齐海关称,为更好地服务中欧班列,海关对通关环节进行多轮优化,开辟中欧班列“绿色通道”、为中欧班列提供“全程优先”的定制通关服务。目前,班列通关时间由最初的24小时减至14小时以内。 

  连云港:

  连云港港2019年完成吞吐量2.44亿吨,同比增长3.72%;集装箱运量完成478万标箱,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港累计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38.52万标箱,同比增长13.8%,其中发送量27.31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2.7%。

2018年连云港国际班列突破800列,其中东行班列同比增长57%。

2017年发运6.12万标箱(约612列)。 

broken image

沈阳:

  沈阳中欧班列2019年开行突破200列,稳居东北第一,全国排第9名,实现了历史新突破。沈阳的中欧班列始发于2017年9月9日,截至2019年12月累计开行382列,仅2019年一年就开行200列。2019年沈阳中欧班列运行数量占东北地区50%以上,2020年拟开行中欧班列200列以上。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沈阳中欧班列在同行业中逐步打造出了品牌特色。中欧班列运行稳定,已实现每周平均开行4列,无论到德国杜伊斯堡,还是到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从未中断,稳定性、满载率(99%以上)国内领先,品牌效应凸显。高满载率体现了区域的强大集货能力和贸易发达程度。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沈阳中欧班列总货运量共计16647车(40英尺箱)。其中,沈阳货运量6734车,占40.45%;辽宁(含沈阳)占比67.36%;辽宁以外(山东、华东、河北等)占比32.64%。沈阳货运量占四成的比例合理,可以充分带动其他城市,体现出沈阳作为东北亚物流枢纽中心的意义和作用。

中欧班列呈现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之势,然而也引发和凸显出中欧班列成长中的一大痛点——运输时效成难题

  造成运输时效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口岸换装拥堵。目前,大多数中欧班列都需经由波兰布列斯特或者马拉舍维奇换装,才能继续前往波兰及德国汉堡和杜伊斯堡。由于边境口岸设施设备以及人力资源配置不能满足如此高速的增长,就造成了货物在布列斯特或者马拉舍维奇积压拥堵,从而影响班列准点率。中欧班列发展过快,开行数量猛增,通行线路单一,势必会引起拥堵。

第二,中欧班列欧洲目的站容量趋于饱和。目前,中欧班列已开通了从武汉、重庆、沈阳、义乌等城市直达杜伊斯堡的班次,每周有超过30趟(去程班列约18趟,回程班列约12趟)列车往返于杜伊斯堡和国内城市。DIT货运场站是杜伊斯堡的9个货运场站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当地主要的铁路运输集装箱集散地,来自中国的货物将在此地被分拨至欧洲各地。

  然而,随着中欧班列数量增加,DIT货运场站已接近容量上限,场站方也一直在思考该如何提高运转效率。中欧班列接入之前,该场站对外运输主要依靠铁路和水路。为适应中欧班列的发展,现在需安排更多卡车去完成中欧班列前后端运输。

第三,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中欧班列体量逐年增加,对于这样快速的发展,沿途境外铁路运输段需要不断施工和维修。

如果运输时效慢,将导致给选择中欧班列铁路运输方案的客户带来不好的运输体验。客户选择中欧班列,正是基于铁路运输相对空运的低成本及相对海运的高时效,当客户支付着铁路的成本,却换来接近海运的时效时,客户对中欧班列的信任度就会受到影响。可以说,中欧班列目前成长中最大的痛点就是时效。

  众多新线路的开通不仅完善了国际物流网络布局,还开创了跨境电商包裹规范化、阳光化运输的新格局。铁路、海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优化作业流程,推进便利化通关措施,成为中欧班列2019年的一个“闪亮大事件”。

2019年,我国生产的电视机、玻璃幕墙、服装等通过中欧班列远销欧洲市场;西班牙的生鲜食品、白俄罗斯的牛肉等通过中欧班列送达百姓餐桌……中欧班列开行范围拓宽、运送物品更多。

值得关注的是,杜伊斯堡是中欧班列线路最多、运量最大、货值最高的重要节点,2014年往返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每周只有3列,2019年已达到每周30列。

  满载往返,货物品类增多。回程和去程的货物品类日益增多。搭乘中欧班列的货物既有服装、食品、家用电器等日常生活用品,又有IT产品、汽车配件等高附加值货物。

  这一年,中欧班列的回程货物品类更多。俄罗斯的木材、德国的厨具、白俄罗斯的肉制品、荷兰的奶粉等众多进口商品不断亮相国内,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更多购买选择。

  这一年,更多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味道”搭乘中欧班列远销世界各地。创维电视机、玻璃幕墙、陕西浓缩苹果汁、新疆番茄酱、匈(牙利)塞(尔维亚)铁路建设物资等,搭乘中欧班列走出国门。

多措并举,通关效率提高

通关效率的提升,成为中欧班列2019年的一个“闪亮大事件”。铁路、海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优化作业流程,推进便利化通关措施,让中欧班列运输的货物更快到达客户手中。

如今,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让中欧班列更加有“质量”地发展。

首先,关键节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资源配置刻不容缓。中欧班列作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国际铁路运输,沿线国家的铁路基础设施要共同发展,以及加大在口岸设备和人力资源的投入。避免因其中一环发展滞后而影响整个中欧班列高效发展的速度。

其次,开辟新线路,避开拥堵。目前中欧班列欧洲主到站为德国和波兰的主要城市,主要换装点在布列斯特和马拉舍维奇,但同一路线,流量的增加,势必带来堵塞,造成服务时效下降的局面。目前也有境外承运人开始考虑采用其他换装点,例如在乌克兰C h op,白俄罗斯B r u z g i两个口岸进行换装,避开在布列斯特和马拉舍维奇的高峰拥堵。

第三,加强运输组织。大部分中欧班列考虑到集货的原因,都安排在下半周发运,这会导致中欧班列集中抵达换装口岸,所以需要统筹安排,错峰开行。

第四,目的车站的扩容和灵活应对。汉堡、杜伊斯堡作为欧洲主要的贸易中心和物流枢纽,是大多数客户和中欧班列的优先选择。

随着中欧班列规模化发展和运输组织模式日益完善,中欧班列的运输时间越来越短、物流成本大幅降低。中欧班列以三分之一的海运时间、五分之一的空运价格不断凸显国际物流服务比较优势,赢得“一带一路”沿线百姓的青睐。

  据亚欧大陆桥消息,国铁集团将充分发挥中欧班列国际铁路合作机制作用,签署《中欧班列运输周预报办法》等文件,推动境外运输组织不断优化;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作用,组织各成员单位共同签署《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公约》,完善班列运输组织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拓展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中欧班列辐射面和影响力持续扩大。强调要持续提升中欧班列开行质量 ,并深化中欧班列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持续发挥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作用,推进班列枢纽节点建设,加强国际铁路联运市场营销,推动班列全程时刻表编制、信息通道互联互通等工作,健全班列开行质量指标体系,进一步打造中欧班列国际物流品牌 。

broken image